#陪孩子一起說話算話
小二的Giulio有一天從學校回來,說他跟同學約好了,週末要來家裡玩switch。
我一方面歡迎他約朋友來,另一方面因為我不認識這位同學,也不認識他的爸媽,同學跟他都還不能在沒有彼此家長同意下自己跟人約定。除了時間要協調,彼此家長需要打個照面,還有接送的細節問題。所以提醒他,一定要讓對方家長跟我約,才是真正有約。
跟他溝通完這一點,確定我們在同樣的認知上,我為他寫了一張有家裡電話地址的紙條,請他拿去邀請同學,讓同學的父母跟我聯絡。
週末過了,完全沒有接到任何電話。
上星期一他到學校跟同學瞭解,原來紙條在安親班的時候不見了。
他請我再寫一次。
這次同學給他回覆說,他媽媽說星期日早上九點半先在社區的公園見面,再來家裡玩。
為了同學要來,從星期五開始Giulio就一直很期待,連姊姊妹妹都跟著一起很興奮。
我一方面信任孩子的轉達,一方面也因為依然沒有收到對方家長的電話,心裡感覺納悶。
我對他說自己一直還是沒有收到對方家長的聯絡,如果到時候只有同學出現,父母不在的話,我也是不能在沒有對方父母允許下把他帶回來的。
不過孩子信誓旦旦,很肯定同學跟他有約好。既然這樣,即使心中還存在著些許懷疑,也做了或許溝通還是有誤解的心理準備,我們感染著孩子的雀躍一起出門赴約。
因為即使只是孩子之間的約定,說話算話的原則也不該打折。
星期日一早,我們照計劃到社區公園期待跟同學見面。
一切進行得很順利,直到我們一家五口+三毛在公園等了半小時還等不到人。看著兒子稍微失望又無奈的表情,我才開口問他,自己有沒有覺得可能哪裡出了問題?
他抓抓頭笑笑地回答說,應該要跟同學說請他的爸媽跟我約才對。
幼兒園的時候表現超自閉的兒子,長大到能夠主動地交朋友,其實無論是否有約成功,對他都是一個很大的進步。
我很高興透過這次經驗他能學習到當在做一個約定的時候,要層層關注的事情除了自己之外還有哪些。
不過我也不由得揣測,是什麼原因認知出現落差,讓同學跟他沒有約成呢?
小二生的表達,通常已經不容易有誤會的情形了。
記錯時間?
記錯地點?
紙條內容不清楚?
還是
朋友其實不想來,一直在敷衍他?😆(誤)
...
如果都不是以上的原因,
難道是因為孩子說的話沒被爸媽當一回事?認為我們也不會當一回事,所以沒來嗎?
這也不是不可能。孩子每天從學校回來講的事,有多少真的會被大人當成一回事?
我們常常拿每一國風俗民情不同,約定時間跟遲到的習慣不同來做文章。
其實孩子如果從小經常被用“小孩子懂個啥”、“小孩子一邊去”、“小孩子不要問這問那”、“小孩子的話怎麼能信呢”的態度對待,家長如果總是覺得孩子說的話無足輕重的話,長此以往,孩子就有可能習慣不把說的話當作一回事,影響日後的社會人際關係。
還是回到提醒自己,做一個善於站在孩子的立場、觀點看問題,認真看待孩子的事情的父母。充分尊重孩子,好好把孩子的話當一回事。孩子感覺被重視,被支持,對溝通產生信任,就越容易溝通及做出有效的溝通。
#育兒心得
#家有三小的日常